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火灾统计管理规定

时间:2024-07-12 13:00:48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9915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火灾统计管理规定

公安部


火灾统计管理规定


 (1996年11月11日 公通字(1996)82号)




  第一条 为了加强火灾统计管理工作,保障火灾统计资料的准确性和及时
性,充分发挥火灾统计在消防工作中的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
和有关消防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和个体工商户等火灾统计调
查对象,必须依照《统计法》以及其他有关法规,如实提供火灾统计资料,不
得虚报、瞒报、拒报、迟报,不得伪造、篡改。


  第三条 火灾统计的基本任务是对火灾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
计资料,实行统计监督。


  第四条 凡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都为火灾。


  第五条 所有火灾不论损害大小,都列入火灾统计范围。
  以下情况也列入火灾统计范围:
  (一)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燃烧爆炸引起的火灾;
  (二)破坏性试验中引起非实验体的燃烧;
  (三)机电设备因内部故障导致外部明火燃烧或者由此引起其他物件的燃
烧;
  (四)车辆、船舶、飞机以及其他交通工具的燃烧(飞机因飞行事故而导
致本身燃烧的除外),或者由此引起其他物件的燃烧。


  第六条 按照一次火灾事故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受灾户数和直接财产损失
,火灾等级划分为三类:
  (一)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火灾,为特大火灾:死亡十人以上(含本数,
下同);重伤二十人以上;死亡、重伤二十人以上;受灾五十户以上;直接财
产损失一百万元以上。
  (二)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火灾,为重大火灾;死亡三人以上;重伤十人
以上;死亡、重伤十人以上;受灾三十户以上;直接财产损失三十万元以上。
  (三)不具有前列两项情形的火灾,为一般火灾。


  第七条 凡在火灾和火灾扑救过程中因烧、摔、砸、炸、窒息、中毒、触
电、高温、辐射等原因所致的人员伤亡列入火灾伤亡统计范围。其中死亡以火
灾发生后七天内死亡为限,伤残统计标准按劳动部的有关规定认定。


  第八条 火灾损失分直接财产损失和间接财产损失两项统计。
  火灾直接财产损失是指被烧毁、烧损、烟熏和灭火中破拆、水渍以及因火
灾引起的污染等所造成的损失。
  火灾间接财产损失是指因火灾而停工、停产、停业所造成的损失,以及现
场施救、善后处理费用(包括清理火场、人身伤亡之后所支出医疗、丧葬、抚
恤、补助救济、歇工工资等费用)。
  火灾直接财产损失和火灾间接财产损失的计算方法按公安部有关规定执行
。  


  第九条 火灾统计管理,按照“谁监督、谁统计”的原则,实行统一领导
,分级、分部门管理。
  (一)全国火灾统计工作,由公安部统一归口管理,负责掌握火灾情况,
汇总和公布火灾统计资料,实施火灾统计监督。
  (二)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地、盟)、县(区、旗)、乡镇的火
灾统计工作,分别由各级公安部门负责,行使相应的管理监督职能。
  (三)火灾统计表式、内容、计算方法和统计编码,由公安部负责制定并
报国家统计局备案。
  (四)接受地方公安部门监督的单位发生火灾,由所在地公安部门负责统
计。
  (五)跨区域的油田、管道、交通工具等发生火灾,由起火地公安部门负
责统计。
  (六)由铁道、交通、民航公安部门实施消防监督的单位,其火灾统计分
别由铁道、交通、民航公安部门负责。
  (七)军队、矿井地下部分、森林发生的火灾,分别由其主管部门负责统
计。
  (八)一起火灾如涉及到几个独立的统计调查单位,其火灾统计由主管起
火单位监督工作的公安部门负责。


  第十条 发生火灾后,受灾单位及其主管部门必须如实提供统计资料,报
当地公安部门审核。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厅、局,铁道、交通、民航公安局须在每月十
二日以前将上月火灾数据报公安部消防局。全年的火灾数据(含补报)在次年
的一月十二日以前上报。
  军队、矿井地下部分的主管部门,于当年七月和次年一月,向公安部消防
局报半年和全年的火灾数据。


  第十一条 发生特大火灾,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厅、局消防局和铁道
、交通、民航公安局须在二十四小时内向公安部消防局报告火灾基本情况,并
及时续报、补报,火灾发生后一个月内上报特大火灾专题报告。
  军队、矿井地下部分发生特大火灾,其主管部门应当及时将有关情况报公
安部消防局。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发生火灾,直接财产损失虽不
足一百万元,但政治、经济影响较大的,也按本条规定执行。
  发生重大火灾,市(地)公安消防部门要及时上报省、自治区、直辖市公
安消防部门。


  第十二条 企业和个体经济组织发生火灾伤亡事故的,要按照《国务院关
于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程序暂行规定》、国务院《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
规定》及劳动部、国家统计局《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统计报表制度》等规定执行
,将伤亡事故情况在上报公安消防部门的同时,上报劳动部门。


  第十三条 各级公安消防监督机构应当根据火灾统计工作的实际需要配备
专职或兼职统计人员,建立健全火灾统计管理制度,加强统计计算和数据传输
技术的现代化建设,保障统计资料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第十四条 火灾统计资料应当建立档案。


  第十五条 火灾统计资料由公安、统计部门负责向有关部门通报或公布。
全国和各地的火灾统计资料在尚未公布前,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向外界提
供和公布。


  第十六条 负责火灾统计监督的公安消防部门,应当依法履行下列火灾统
计监督、管理职责:
  (一)监督有关单位和个人如实提供火灾统计资料;
  (二)调查、收集和核实有关火灾统计资料,检查各种原始记录和台帐,
监督改正不实的火灾统计资料;
  (三)如实向上级公安消防部门报告火灾统计调查和分析的资料;
  (四)检查、监督火灾统计法规和火灾统计工作制度的执行情况,提出改
进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五)控告和检举火灾统计工作的弄虚作假行为。


  第十七条 火灾发生后隐瞒不报,故意拖延报告期限,故意伪造、篡改统
计帐目,干扰阻碍火灾统计调查,或者无正当理由拒绝提供有关情况和资料的
,公安、统计部门依照《统计法》的有关规定追究法律责任。


  第十八条 本规定自一九九七年一月一日起施行。


  第十九条 本规定由公安部负责解释和修改。过去有关规定与本规定有抵
触的,按本规定执行。

中国证监会关于做好计算机2000年问题信息披露工作的通知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中国证监会关于做好计算机2000年问题信息披露工作的通知
中国证监会




各证券经营机构、期货经纪公司、基金管理公司:
为使投资者充分了解证券经营机构、期货经纪公司、基金管理公司计算机2000年问题的进展与就绪情况,现就做好计算机2000年问题信息披露工作的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披露主体。各证券经营机构、期货经纪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必须按本《通知》要求披露信息;经公司总部批准,证券营业部应将计算机2000年问题进展与就绪情况和应急计划涉及投资者准备的内容张贴于本营业部大厅公告版上。
二、披露内容。各公司披露的信息应至少(但不限于)包括下列内容:
(一)本单位对计算机2000年问题就绪的定义;
(二)本单位参加测试的情况及结果。包括自测、与交易所联网测试、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等情况;
(三)本单位计算机2000年问题的就绪情况;
(四)本单位制定、演习和完善应急计划的情况;
(五)本单位(包括公司总部和营业部)如发生计算机2000年问题并导致交易中断时,投资者应做的准备、联系方式、以及是否正式告知投资者等。
三、披露方式。
(一)各公司应将所披露信息加盖公司印章后,附上软盘,以最快方式报送所在辖区的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并确保各派出机构于12月10日前收到。
(二)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在接到各公司所报信息5日内不反馈意见,公司可视为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同意,并正式在互联网、公告版等公开披露。
(三)为充分提高中国证券市场的透明度,增强投资者信心,中国证监会将把各公司上报信息放在互联网站www.csrc.gov.cn“2000年问题”专栏,供境内外投资者和社会公众查询。



1999年11月19日

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若干规定

湖南省人大常委会


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若干规定
湖南省人大常委会


(1995年8月29日湖南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实施办法》,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保密工作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的保密工作。
国家机关和涉及国家秘密的单位应当建立保密组织,确定专职或者兼职保密工作人员,管理本单位的保密工作。
保密工作人员应当接受保密工作部门的专门培训。
第三条 国家机关和涉及国家秘密的单位应当对工作人员进行保密教育,建立保密制度,完善保密设施,定期检查保密工作。
第四条 国家机关和涉及国家秘密的单位对所产生的国家秘密事项,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及时确定密级和保密期限。

对属于国家秘密的科技成果、项目,产生单位应当及时拟定密级和保密期限,由所在地设区的市、地区、自治州科技主管部门或者省有关主管部门签署意见,经省科技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国家科技主管部门审定。
第五条 对是否属于国家秘密和属于何种密级有争议的,争议方应当将争议的事项及其认定密级的理由以书面形式报国家或者省保密工作部门确定。争议各方在保密工作部门确定密级前,应当先行按争议中的最高密级管理该事项。
第六条 国家机关和涉及国家秘密的单位应当对所产生的国家秘密事项定期进行清理,发现需要变更密级或者解密的,应当及时办理变更或者解密手续,并告知有关单位和人员。
第七条 接触国家秘密事项的人员范围,由确定密级的单位或者允许接触该秘密事项的单位主管领导人限定。接触绝密级国家秘密的人员,由确定该绝密事项的单位限定。
第八条 国家秘密文件、资料由保密工作部门审查批准的定点单位负责印制和销毁。销毁国家秘密文件、资料,应造册登记,并派人监督。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将国家秘密文件、资料交非定点单位印制或者销毁;不得将国家秘密文件、资料出售给收购废品的单位和个人。
第九条 用以传输、存贮国家秘密的有线、无线通信设施和电子计算机设备,应当按照保密工作部门和国家安全部门的要求采取保密技术措施。
第十条 新闻出版单位和提供信息的单位,对拟公开出版、报道可能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应当按照规定进行自审;对是否涉及国家秘密界限不清的信息,应当送交有关主管部门或者上级机关、单位审定。
第十一条 涉及国家秘密的重要活动,主办单位应当事前向同级保密工作部门通报情况,并采取相应的保密措施。
第十二条 接待境外人员参观、洽谈业务或者进行学术交流涉及国家秘密的,接待单位应当根据国家规定和实际情况采取相应保密措施,防止泄露国家秘密。
第十三条 确因工作需要,需携运属于国家秘密的文件、资料和其他物品出境的,应当报经该秘密确定单位同意后,到所在地设区的市、地区、自治州以上人民政府保密工作部门申办出境许可证手续;出境时应当主动向海关申报。
第十四条 经管国家秘密事项的人员出境或者应聘到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驻华机构工作,应当按照管理权限报经本单位或者上级有关部门审查批准。
第十五条 国家工作人员和其他涉及国家秘密的人员不得泄露自己知悉的国家秘密,并遵守下列规定:
(一)不私自或者在无保密保障的情况下制作、收发、传递、使用、复制、摘抄、存放、销毁属于国家秘密的文件、资料和其他物品;
(二)不使用无保密技术措施的有线、无线通信设施和电子计算机设备等传输国家秘密;
(三)不在私人通信和公开发表的文章、著作中涉及国家秘密;
(四)不携带属于国家秘密的文件、资料和其他物品参加社交活动或者出入公共场所;
(五)不邮寄或者非法携运属于国家秘密的文件、资料和其他物品出境;
(六)不在接受记者采访或者对外交往中非法提供国家秘密;
(七)不隐瞒自己或者他人的泄密行为。
第十六条 公民有保护国家秘密的义务,遇有下列情况时,应当采取相应措施:
(一)拾得他人遗失的属于国家秘密的文件、资料和其他物品,应当及时送交有关单位或者当地保密工作部门;
(二)发现他人出售或者收购属于国家秘密的文件、资料和其他物品以及泄露或者可能泄露国家秘密的行为,应当予以劝阻,并就近报告保密工作部门或者公安、国家安全机关;
(三)发现他人盗窃、抢劫、骗取属于国家秘密的文件、资料和其他物品,应当立即报告当地公安、国家安全机关和保密工作部门处理。
第十七条 违反本规定,故意或者过失泄露国家秘密尚不够刑事处罚的,由所在单位或者有关部门视情节轻重对泄密责任者给予行政处分;因泄露国家秘密获得的非法收入,由有关机关、单位或者保密工作部门予以没收,并处非法收入一倍至三倍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

任。
第十八条 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1995年8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