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论文 »

试论电子邮件能否作为诉讼证据——从全国首例电子邮件为定案证据案谈起/阮传胜

时间:2024-06-28 04:44:23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8489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试论电子邮件能否作为诉讼证据——从全国首例电子邮件为定案证据案谈起

阮传胜


[案情简介]
原告王路明系被告吉列(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人力资源及人事服务部经理,1999年10月,被告吉列(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决定年度裁员,并制定了裁减58名员工的计划表。但在此间,有部分员工竟收到了部门经理们下发的续签劳动合同征询表,员工们欣然应允,并签字续约。公司宣布裁减计划后,员工们甚为愕然,决定要向公司讨个说法。公司无奈,只好以增加经济补偿金和加发工资来平息此事。
   事后,公司经调查,认定造成这一后果的主要原因是原告王路明违反公司操作监督程序,将续签劳动合同征询表格直接下发给了不知情的部门经理,公司以严重失职为由将原告解雇。原告不服,诉至上海市浦东新区法院。原告认为,关于人事经理的工作流程,公司并无明确的章程规范,因此,自己谈不上违反操作程序,不构成失职。被告吉列(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则认为,公司虽然没有制定明确的规章,但有关人事经理的工作程序事实上已在过去的工作中形成,原告也应当清楚。为此,被告提交了从1998年10月至1999年10月原告在工作中接收和发放的多份电子邮件打印件。公司认为,这些电子邮件充分证明了上述续签合同的操作监督程序。原告则称这些电子邮件是公司蓄意伪造、恶意陷害她的伪证。被告出具了由浦东公安局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处作出的意见书来证明这些电子邮件的真实可靠性。
  上海市浦东新区法院最后判决原告王路明败诉。
二、法理分析
对于此案,有意见分歧,争议的焦点集中在电子邮件的证据效力上。一种意见认为:“所有的证据都应当符合三性的要求,即客观性、关联性、合法性,客观性是指证据必须是客观上确定存在的事实,关联性是指证据与案件之间必须存在某种联系,对证明案件事实具有实际意义,而合法性则不仅要求证据的搜集要合法,更要求证据具备法定的形式。电子邮件是否属于我国《民事诉讼法》列举的七种证据之一,属哪种证据都很值得商榷。”另一种意见则认为,电子邮件可以作为定案证据,理由有以下两点:“第一,我国《民事诉讼法》并未排除电子邮件作为证据,只要其再具备客观性、关联性要件,就应将其作为证据。第二,我国《合同法》第10条、第11条中也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有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和其他形式,其中书面形式即包括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为使法律的规定相互一致,民事诉讼中也应该相应地接受电子邮件作为证据,并将其作为书证看待。”
笔者认为,上述观点的分歧源于对法律概念的不同理解。就本案而言,就是在我们确认了证据的本质———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客观事实的前提下,本案中的电子邮件能否作为诉讼证据?这一新的表现形式能否通过解释涵盖到原有的证据体系中去,并与其保持和谐一致?这一新的表现形式应否通过解释涵盖到原有的证据体系中去?
在此,我们可以参考法律关于合同书面形式的规定。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商事主体在交易过程中使用电子邮件及电子数据交换(即EDI)。有鉴于此,许多国家及国际组织的立法都肯定了电子邮件、电子数据交换的地位,把它们也囊括到了合同的书面形式中来。我国《合同法》也采取了同样的做法,《合同法》第11条明确规定:“书面形式是指合同书、信件和数据电文(包括电报、电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   
本案的问题是,社会生活已经发生了变化,法律还未来得及作出相应的调整。我国《民事诉讼法》没有规定电子邮件是诉讼证据。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怎么办?就本案来说,如果采纳上述第一种意见,即使由权威部门认证了电子邮件的真实性,它仍不能作为定案证据,因为电子邮件不是适格的证据,不能产生诉讼上证据的效力。如此一来,我们完全可以说我们维护了法律形式上的正义,但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牺牲了实质上的公平。第二种意见则对法律作相对广义的解释,作者赞同这一观点。
   理由如下:首先,这种观点并未违背法律,没有与形式的正义相抵触。对某一条文作相对广义的解释,有一基本前提是不与法的明文规定相抵触,我国法律也的确没有明文禁止电子邮件作为证据,因此这一解释并未违背法律的明文规定。同时,采取这种解释也符合法律的精神。为了保持法律的连续性和权威性,要动辄修改法律是不可能的,而社会生活又是日日更新的,为了减少法律脱离社会实际生活的可能性,我们应该在一定的限度内给法律本身可自由伸缩的弹性。作这样的解释,认为电子邮件可以作为定案的证据,符合法律的精神。其次,,我们目前商业上已广泛运用电子邮件,如果不将其作为诉讼证据,会限制电子邮件在商业领域中的应用,降低商事交易的效率,不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再次,现在国际间的交易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国家在努力使电子邮件具有证据效力。联合国1996年《电子贸易示范法》的第9条明确肯定了数据电文的证据价值。美国在其司法程序中也肯定E-mail的复印材料可作为证据加以接受。《电子贸易示范法》及美国的司法程序值得借鉴。
承认了电子邮件的证据效力之后,接下来的问题是把它归入现行民事诉讼法中的哪一类证据。笔者认为,本案中被告吉列(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提供的电子邮件打印件应作为书证看待,而以文件形式存在于电脑中的电子邮件应作为视听资料看待。视听资料是指采用先进科学技术,利用图像,音响及电脑贮存反映的数据和资料来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种证据。视听资料以其存在形式不同,可大致分为三类:录音和录像资料、电脑贮存资料、电视监视资料。显然,电子邮件应属于视听资料中的电脑贮存资料。作为视听资料的电子邮件属原始证据,而打印出来的书证是传来证据,在二者内容有所冲突,又不能确认何者被伪造时,应以视听资料的内容为准。值得提出的是,由于电子邮件易被伪造且难以查证等特点,在司法实践操作中,仅有这一证据尚不足以定案,还需其他相关证据佐证其真实性,或与之相互印证,形成严密的证据锁链方可定案。 (作者单位:中共上海市委党校  )

对外经济贸易部关于驻外经(商)参处会计人员选派和考核办法

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


对外经济贸易部关于驻外经(商)参处会计人员选派和考核办法
1993年10月5日,对外经济贸易部

为加强驻外经济参赞处、商务参赞处、经济商务处〔简称经(商)参处,下同〕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提高管理水平,明确会计人员的职责范围,确保派往驻外经(商)参处的会计人员能胜任本职工作,较好地完成工作任务,特制定本办法。
一、会计人员的选派
(一)选派原则
1、凡有经援项目和外交经费的经(商)参处都必须选派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专职会计人员。只有外交经费的经(商)参处,可根据情况派专职会计人员或兼职会计人员(即由其他业务人员或编外人员兼任)。
2、专职会计人员必须熟悉并掌握经援财务会计制度和驻外使(领)馆的财务会计制度,了解对外承包劳务财会业务。兼职会计人员必须掌握驻外使(领)馆的财务会计制度。
3、专职会计人员从我部财会司、行政司和成套公司等有关单位或其他部门的专职财会人员中选派;兼职会计人员必须具有中专或高中以上学历。
(二)选派办法
1、人事司按上述选派原则确定人选后,分别介绍到行政司财务处和成套公司财务处学习、了解有关财会业务,并按规定进行会计业务考试,考试成绩通知人事司。凡考试合格者,即可办理有关出国手续,不合格者不能派出搞会计工作。
2、凡专职会计人员已在经(商)参处担任过会计且能胜任工作的,可免予考试。财会司将不定期举办经(商)参处会计业务培训班,经培训考试取得合格证的,派出时亦可免试。
二、会计人员的任务
1、遵守、宣传和执行国家有关政策、法令、规定和财经纪律。
2、按照经援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管理经援资金和财产,负责经援承包责任制项目当地费用承包价款的结算,对发生的经济业务及时记帐、算帐和报帐。
3、按照驻外使(领)馆的财务会计制度规定,管理经(商)参处外交经费和财产,对发生的经济业务及时记帐、算帐和报帐。
4、监督、检查经援承包责任制项目的财务收支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反映。
5、了解各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驻外机构、承包工程项目、劳务合作和合营项目的财会工作情况,为其提供驻在国的有关信息,传达内部有关文件、制度,并监督其贯彻执行,协助做好有关工作。
6、经常调查、了解驻在国的财会制度、外汇管理、税收法规、银行机构和金融行情等情况,及时向国内有关部门报送调研资料。
7、保管好会计资料。对会计凭证、帐簿和各种会计报表,要按有关规定建立会计档案并进行分类、编号、装订,注明保管期限,并由专人管理。
8、做好移交工作。会计人员在调离经(商)参处时,必须在国外向继任的会计人员办理工作移交手续。移交清册应由交、接双方和监交人签字。对固定资产、库存物资和库存现金,要认真清点,做到帐实相符、帐帐相符。对暂收、暂付款帐目,应按单位或个人列出清单,经有关单位或个人签字确认后移交。对银行存款要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整表”,使存款数准确无误。
三、对会计工作的监督、检查和领导
1、财会司会同行政司、成套公司等有关部门,每年有计划地组织财务工作检查组成召开驻外会计工作片会,检查指导有关经(商)参处的财会工作,并进行有关财会业务的讲解和辅导,帮助解决有关问题,提高财会工作水平。
2、对财务问题较多的经(商)参处,部财会司要会同有关部门组织专门工作组进行全面检查,协助解决存在的问题。对确实难以胜任工作的经(商)参处会计人员,工作组可建议人事司予以撤换。
3、各驻外经(商)参处的负责同志,要加强对本处财会工作的领导,带头遵守财经纪律,支持财会人员秉公办事,经常监督、检查本处的财会工作。
4、回国休假的会计人员,应安排时间到部财会司、行政司财务处和成套公司财务处汇报工作;财会司、成套公司财务处和行政司财务处负责向其介绍、讲解新近颁发的财会制度和解答有关问题。
四、附则
本办法从一九九○年六月一日起实行。


杭州市环境卫生有偿服务实施办法

浙江省杭州市人民政府


杭州市环境卫生有偿服务实施办法 

市政府令

第21号


(1991年9月13日杭州市人民政府发布)



  第一条 为加强本市环境卫生管理,整顿和完善环境卫生有偿服务,创造一个清洁、文明的城市环境,根据《杭州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的 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环境卫生有偿服务的范围:
  (一)各单位(包括个体工商户,下同)产生的垃圾(包括生产、生活、营业性垃圾和建筑废土)、粪便的清运、处理;
  (二)各单位的垃圾通道、粪管、化(贮)粪池的疏通、清挖;
  (三)各单位的专用场地、停车场、专用道路和厕所,以及贸易市场等场所的清扫、保洁;
  (四)设置在市区繁华地段、车站、码头等公共场所和风景旅游点的公共厕所,设施齐全,服务规范的,经市物价部门批准,亮证收费服务;
  (五)其他环境卫生服务。
  第三条 国家机关、中小学(不包括校办工厂)、幼儿园、托儿所、医院(不包括企业附属医院)、社会福利单位、财政全额拨款单位以及这些单位的职工住宅和房管部门直管住宅,经向当地环境卫生部门申报登记,核实发证后,其生活垃圾、粪便的清运、处理,不实行有偿服务。环境卫生部门应按照环境卫生的要求,及时组织清运。广场、公共道路(不包括“门前三包”范围及由管理单位、居民区负责清扫的范围)由环境卫生部门负责清扫保洁。
  第四条 除第三条所列单位外,其他各单位应按照环境卫生的要求,做好本单位及其住宅的环境卫生工作。其生产、生活垃圾、粪便的清运,以及其他保洁工作,可委托当地环境卫生部门代为有偿服务。第三条所列单位的生产垃圾清运和粪池疏通清挖,亦可委托当地环境卫生部门代为有偿服务。
  第五条 委托环境卫生部门有偿服务的,委托人应该下列规定缴纳费用:
  (一)垃圾的清运处理,应缴纳垃圾清运费、处理费;自运至垃级中转站的,应缴纳垃圾转运费、处理费;自运至处理场的,应缴纳处理费。建筑废土的清运,按汽车运价收代运费。
  (二)粪便的清运,应缴纳清运费;特殊地段需人力粪车短驳或肩挑的,视路程远近,另收劳务费。
  (三)单位住宅的垃圾清运,每年每户垃圾量按一吨计算,其中新建住宅第一年按二吨计算;粪便清运按实计算。
  (四)专用场地、专用道路、厕所等的清扫保洁,应缴纳清扫保洁费。
  (五)垃圾通道、粪管、化(贮)粪池的疏通、清挖,应缴纳疏通和清挖费。市区环境卫生有偿服务收费标准,由市市政公用事业管理局会同市物价局提出意见,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由市物价局公布实行。
  第六条 环境卫生部门对于各单位要求代为清运、处理生活、营业性垃圾及粪便和疏通、清挖垃圾通道、粪管、化(贮)粪池的委托,应予接受。
  第七条 凡委托环境卫生部门长期提供环境卫生服务的,委托人与环境卫生部门应事先签订委托合同,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委托合同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环境卫生部门所承担的服务内容以及必须达到的服务要求;
  (二)委托人应缴纳的费用;
  (三)违约责任。委托人应及时向环境卫生部门缴纳有关费用并提供必要的方便。环境卫生部门应按照委托合同的要求,及时、认真地完成有关环境卫生服务事项,并达到合同规定的服务质量。
  第八条 企业、医院、科研等单位产生的含有病原体和各种有毒有害废弃物,必须按环保和卫生防疫部门的有关规定,自行负责处理。
  第九条 环境卫生部门收取的有偿服务费,全部列入环境卫生事业经费,统一管理和使用。
  第十条 本办法适用于杭州市区。市属各县(市)建制镇可参照本办法执行,具体收费项目和标准由当地县(市)人民政府另行制定。
  第十一条 本办法由杭州市市政公用事业管理局负责解释。
  第十二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